亚洲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研究协会(TheAssociation for C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earch in Asia,CAADRIA)自1996年成立以来,致力于推动亚洲地区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的教学与研究,今年恰逢其第30届国际会议。
会议每年在不同的亚洲国家和地区举行,今年由日本东京大学承办。作为建筑与计算设计领域的重要国际学术平台,CAADRIA会议聚焦于计算设计、模拟与优化、数据驱动建模、感知交互、数字建造等多个前沿领域,反映了在人工智能和环境变迁背景下,设计实践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当前会议文章已被E1、Scopus等检索。
本届CAADRIA会议共收到893份摘要投稿,全文最终录取比例约为25%。
论文现场宣读
梁汉雄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22级硕士研究生
标题:Leveraging Intelligent NPCs in Virtual Reality: The Impact of Background Knowledge on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ing Urban Environmental Design
作者:梁汉雄、王妍、黄骁然(通讯作者)
该论文收录于Architectural Design of Interactive Environments(互动式环境建筑设计)论坛。
文章概要:
虚拟现实(VR)技术为城市设计提供了沉浸式体验,但传统VR往往忽视环境的社会历史背景。本研究以北京首钢园为场景,探索智能NPC(非玩家角色)如何通过提供历史文化信息,增强用户对虚拟环境的认知理解与情感投入。
实验将30名参与者分为两组:实验组通过NPC获取实时背景信息,对照组自由探索。结合眼动追踪、生理数据与问卷分析发现,NPC引导显著提升了用户对建筑设计的注意力及情感唤醒度,证实了具身认知在VR体验中的关键作用,为教育与文化遗产领域的VR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技术路线:
图1 实验VR交互程序技术实现路线
研究结果:
图2 认知网络分析(ENA)结果可视化
工作营
梁汉雄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22级硕士研究生
Phygital Modular Structure(数字模块化结构)工作营
导师 : Sky Lo Tian Tian, Hanzhe Bao, Yuhao He, Yuhao Li
内容概要:
这项研究构建一种融合物理与数字交互的参与式设计系统(Phygital System),通过整合游戏化机制、扩展现实(XR)技术与模块化设计策略,解决传统参与式设计中非专业用户认知门槛高、反馈效率低的核心问题。以数字孪生技术为桥梁,建立虚实实时同步的交互框架,使设计师与公众能够通过XR设备或移动端在虚拟环境中以自然手势操作模块化组件,并驱动实体模型动态调整,形成“设计-反馈-迭代”的闭环流程,最终在展览场景中实现多用户协作搭建大型模块化结构(约165×150×3000px)的虚实共生实验。
此外,还创新性地提出“游戏化参与式设计”理论模型,将激励机制(如积分、场景模拟)融入XR交互系统,通过物理传感器与手势识别降低技术门槛,验证了模块化设计在虚实协同中的可扩展性,同时构建了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决策机制,为跨地域团队协同提供新范式。
该研究的核心社会价值在于推动设计民主化与提升公众意识,通过兼容XR与移动设备的轻量化交互设计,使社区居民等非专业人士能够直观参与复杂空间设计并感知环保问题。
成果展示:
王妍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23级硕士研究生
AI Fabrication Modeling(人工智能制造建模)工作营
导师 : Victor Beomseung Jo, Julie Larsen
内容概要:
本研究聚焦于AI驱动的建筑设计创新,探索人工智能从概念生成到实体建造的全流程整合。工作营以“1×1米”微型空间为尺度,通过Midjourney生成AI图像、Meshy转化为三维模型、Pepakura展开二维纸模的数字化工作链,构建从虚拟到物理的完整实验路径。
其核心目标在于验证生成式AI在建筑形态探索中的潜力,同时培养参与者运用AI工具进行协同设计与实体转化的能力,最终通过纸模装置展演AI介入建筑创作的可能性。技术贡献体现于开发出适用于微型装置的高效数字-物理转换协议,其基于纸质材料的轻量化建造策略,为资源受限条件下的智能建造提供新思路。
社会影响方面,工作营通过公开展览将AI生成装置置于专业讨论场域,直观呈现人工智能对建筑形态学的重构作用,推动行业对AI技术伦理与创作主体性的反思。
成果展示:
会议图片:
DAD Lab高度重视学术交流与分享,积极鼓励团队学生拓展国际前沿视野,希望能打造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建筑智能高水平科研平台,也希望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加入我们!